全世界99%的人不懂互联网,却享受着互联网的红利,只感觉生活变得特别便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出现后,衣食住行都被放上了网络,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一个人3个月不出门,却仍旧把生活过得非常滋润,受试者通过视频聊天和社交软件与外界进行社交活动,一日三餐通过手机app叫各种外卖,营养均衡味道可口;购买零食和水果,当天可以送到,当然也包括各种游戏娱乐装备;或上门洗脚、美甲、按摩等个人服务。一切人们能想到的日常生活所需都能被连接起来,有专人为你提供服务,这就是当今的社会,你熟悉却又陌生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具备更高的社会效率、更有效的资源分配、更少的时间浪费、当然也成就了一大批百亿,甚至千亿级的科技创新企业,传统行业变成了资源,或主动,或被动的被编织到了这张网里,科技创新企业如同“蜘蛛”,在网上肆意游走,把落到网上的资源进行整合,不断的制造风口,吸取利润。那么,这张网到底是怎么编织起来的,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详细的分解,为想要成为“蜘蛛”的小伙伴们,做个简单介绍。
1.起源-用户痛点
以大家熟悉的共享单车为例,中国的超大型城市,老旧的路网规划和人口的暴增,导致交通异常拥堵,加上居高不下的住宅成本,越来越多人选择地铁出行,且居住在地铁站点附近2公里以内,一般走路需要15分钟左右,就是这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让人们面对选择,换近一点的房子太贵,买一辆车太堵,专门买辆单车怕被偷或损坏,城市自行车取车点离家远又固定。这时候,有人跳出来了,如果单车可以随骑随还,还很便宜,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是所谓的用户痛点,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有人愿意付费去使用的。
2.确认痛点-需求分析
接下来发现痛点的人把他看到的这些问题具体写下来,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做出了第一份需求分析,确认了痛点的真实存在,且不是个别特例,并分析考虑了使用环境和破损率。
3.找到用户-用户模型
通过需求分析和实际的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把核心用户范围缩小为18-35岁、工薪阶层、男女比较均衡、身高集中在170cm左右、有移动支付习惯、一般会带挎包背包出行…… 就如同描述一个人一样,典型用户的样貌特征越来越清晰,我们也越来越确定应该做什么颜色,什么功能,什么价格的产品。
4.怎么收费-盈利模式
任何生意都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因此,必须考虑如何收费,费用必须要在用户模型描述的典型用户承受范围内,因此选择1元一次;为了留住用户,又要考虑低价月卡模式,10元1个月,最后反推出我们的成本与利润平衡点,每辆车的工厂价格为300元,只要当月有30个人购买了月卡,就能回本,其余的按次骑行就是纯利,用户的出行数据能够卖给做大数据的公司,且只要每月推一次月卡,每辆单车只要能使用2个月,就是100%的利润率。当然,目前为止都是假设,但这就是互联网的利润算法,线上用户价值远超线下用户。
5.把想法付诸实践-脑图设计 及竞品分析
一旦确定这件事能够做,有利润,就可以进入实质执行阶段。首先是脑图,也称思维导图,它用来把想法展开,并分拣排序整理结构。可以大到项目计划制定,小到用户付费流程设计,通过反复的斟酌,结合用户模型分析结论,对流程和功能进行梳理最终确定基本的app交互结构。如果市面上已有类似产品,则需要做竞品的脑图还原,分析对方的利弊,做到扬长避短且有所创新。
6.把交互想法画下来-低保真原型设计
产品经理主导,交互设计师及UE工程师通过白板手绘、纸上手绘的形式,将交互流程以线框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断推演模拟用户的使用流程,最终达成共识,由交互设计师进行记录,以便进行交互原型设计。这个过程除了手绘,也可以是原型设计软件进行制作,但交互细节粗糙,因此称为低保真原型设计。
7.确认核心交互逻辑的可用易用性-焦点小组
邀请用户、专家进行座谈,模拟典型用户,并把焦点集中在软件使用中的核心功能上,使用低保真原型向听众讲述使用流程,或让用户自己操作低保真原型,在过程中听取意见并记录,最终输出用研报告,进一步优化修改低保真原型。
8.想法确认落实-需求文档
确定交互结构后,开始着手需求撰写,这里不仅仅涉及到细化的功能,还需要考虑研发实现的限制和说明要求,例如地图刷新需要手动刷新按钮,且系统保持自动刷新,刷新间隔为5秒,另外页面切换返回后需要立即刷新…… 这些就是产品研发需求,开发工程师必须严格遵循产品设计对代码进行定制。
9.具体化需求-交互设计
产品需求文档最后会交付给交互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使用交互设计工具,将需求变成可以点击和演示的原型,如同车展的概念车,你可以去体验各种功能,但却开不走它,因为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展示产品。产品经理与交互设计师、UE用研工程师会一起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由产品经理发布一个只有线框结构的app。UI设计师和研发工程师会提出初步的疑问,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会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会反复2-3次,以确保所有人的理解是一致的。
10.具体化设计-UI设计及评审、高保真原型开发
首先UI设计师根据交互原型,设计每一个界面,并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设计说明会,主要在于评审色彩风格、细节表现、图标图形等视觉交互元素。然后前台UI开发工程师根据界面设计和原型,开发出高保真原型。这时候的原型看上去和真实的软件没有差异,可以安装在手机里、可以点击、可以加载内容、可以进行扫码、可以模拟支付等等。
11.最后确认产品设计是否合理-用户测试、问卷调查
在一个灯光温和,环境舒适的房间里,邀请符合典型用户特征的人进行软件测试,每人手机里安装一个高保真原型,让用户现场体验扫码开锁,停车付款等流程。测试结束,每个用户填一份问卷,并写下体验感受。如果出现用户体验问题,则退回到产品需求阶段,重复以上每个环节。但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小问题会被记录作为下一个版本迭代的优化点。
12.正式研发启动1-UI设计效果图输出、架构师及数据库工程师开始工作
高保真原型阶段,设计师只设计了一个版本尺寸效果图,但真实情况是,我们每个人的手机尺寸不同,系统也有分别,因此需要进行不同尺寸再设计,不同系统再设计,但这时候交互逻辑用户体验已经不需要考虑太多,仅剩下微动效的用户体验设计。研发部门其实在产品需求和交互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研发的前期准备了,只是在这个阶段才正式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13.正式研发启动2-标注、切图、适配、前后台程序开发
伴随着图片资源的输出,程序员开始了加班熬夜修复bug的日子,这个阶段是软件产品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的阶段,如同给概念车加上引擎和汽油,就差打火通电了。
14.内测版本-启动测试、UI设计输出设计规范
研发启动的2-3个月后,发布了第一个内测版本,这时候任何一款手机都可以安装我们的app了,测试工程师开始根据产品经理的需求,把每一个需求点做成判断题的形式并结合平台规范及软件产品通用问题集,对内测版本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会被反馈给开发工程师,作为待修复bug,因此,新的一轮程序员加班又开始了,直到所有测试用例顺利通过为止。与此同时,设计师开始将软件中的设计元素、尺寸、颜色、字体进行分类整理,最终生成设计指南,以便于后续修改设计或发外包给第三方设计公司作为设计规范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人员流失或其他原因,导致后续迭代设计风格变化而破坏用户整体使用感受。
15.大功告成啦!-上线
当以上所有工作做完,大量的单车也投放到大街上了,就可以在各大应用市场上架我们的app了,任何用户都可以下载并安装,打开app对着单车扫一下,锁就开了,骑起走!!